2023年3月26日,教育部出台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标志着我国的校外培训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规范化管理。这一新规涵盖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要求其直接入驻或系统接入国家建设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平台)。
《办法》明确,全国平台将成为全国家长、学生与培训机构之间的桥梁,提供官方的选课、支付、退费、评价,及投诉服务。平台设有官方网页和家长、机构、管理三种端口的应用程序,形成了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这一措施的背后,是未解决以往校外培训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卷款跑路”和客户退费困难等现象。
自2021年开始建设的全国平台,随着使用者的多样化,其校外培训监管功能日益显得重要。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负责人指出,未来监管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家长和学生的权益,推动校外培训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全国平台的功能不断丰富,将整合数据分析工具,以实现智能预警、问题跟踪以及快速退费的功能。
这项新规的出台,不但可以有效提升监管效率,同时也能让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培训机构时更加放心,避免了因误购而产生的资金损失。换句话说,全国平台将形成一种全新的“合规意识”,即家长能够最终靠这一平台筛选出经过审核的、品质有保障的培训机构,爱护孩子的教育和未来。
全国平台的基本功能导向是“一站式”服务,让用户在选择与使用的过程中享受到便利。具体来看,家长端APP能让家长与学生随时随地查询培训机构的“黑白名单”,选择正真适合的课程。平台支持在线付款和快速退费,从根本上优化了用户体验。
机构端APP则赋予培训机构管理内部事务的工具,包含课程上架、统计与管理等功能。此外,管理端APP将着重关注预收费的监控与风险预警,以确保资金流动的实时监管。
《办法》的实施还将涉及银行等资金监督管理的机构的参与,确保所有在平台上的资金活动都能实现实时监控。此外,针对合规机构,平台还将设定优先权,强化合作,对表现优异的培训机构给予支持,以利于合规经营的推广。
全国平台还规定,对于未消费用的家长,平台将支持其原路退还。此举通过设计严谨的交易与退款系统,极大地防范了对消费的人权益的侵害。
在保障家长与学生权益的同时,全国平台也强调了从业人员的管理。为了有效把控教职人员的入职门槛,全国平台将与公安等部门深度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准入机制,确保人才资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这无疑是在教育系统中构建了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线。
当然,平台的监督管理力度体现在日常的材料抽查上,教育部定期会对培训材料的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进行审核检查,确保校外培训的育人导向与质量。
为了解决家长在资金上的顾虑,全国平台还推出了“先学后付”的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家长和学生在报名课程时可以先参与课程体验,再决定是不是付款。这一机制从源头上降低了家长的资金风险,在某一些程度上,这种创新也反映了教育市场对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新期待。
总体而言,《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校外培训行业走向全国一盘棋的监管新阶段。通过国家平台的力量,行业的健康发展将变得更加有序,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将逐步成为常态,家长与学生的权益将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希望这一新举措在未来能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让家长和社会各界看到教育事业的新风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